首页 » 电影 » 坎大哈
坎大哈

坎大哈

DVD
类型:电影 剧情
导演:AndreyKavun
地区:俄罗斯
年代:2010
主演:VladimirMashkov AlexanderBaluev AlexanderGolubev BogdanBenjuk
剧情:1995年,一架运送军火的俄罗斯货机被塔利班扣..展开
剧情:1995年,一架运送军火的俄罗斯货机被塔利班扣留,机组人员在被扣押387天后以超人的勇气与智慧实现自救,成功逃离坎大哈机场,成就了现代航空史上的一个奇迹。展开
剧情:到处遍布着地雷,随处可见残肢断臂的人。人们喝着有虫的井水,等待疟疾的到来。女人罩着面纱过活,同世界的有限接触仅限于一个个微小的气孔。在这个只有男孩才能读书的地方,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是这里的学校能提供稳定的食物来源。吃了东西后,所有的孩子都得接受原教旨主义教义及如何杀人的双重培训。在这个未受现代文明萌荫的地方,唯一被证明已同现代文明接轨了的就是那大量散落民间、无处不在的现代化武器。这是伊朗导演 Mohsen Makhmalbaf 的力作。从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一贫如洗的周遭环境,漫山遍野的黄沙,人的肌肤普遍受到风沙侵蚀,幼嫩的小孩也未能逃脱。这就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笼罩下的阿富汗。古老的阿富汗以前是伊朗的一部分,两国的边界几乎是开放的。因此也就不奇怪一个伊朗导演能跑到阿富汗去自由自在的拍摄。从该片的整体表达力度来看,一个不是对这块土壤充满了深情,一个没有在赤贫中被浸润过的导演是无论如何也拍不出那种悲天悯人。相反,会一不小心的就流于表面化。如果一部影片的镜头光对准了人们的缺衣少食、穷困潦倒,以及人们的眼神是如何充满着饥渴乞望,那充其量也只能达到一种表面层次的煽情。但正因为该片使用了一些较难把握的旁敲侧击的手法,才使我们对这个已离炼狱没多少远的人类族群的整体生存状态有了一个不偏狭的了解。这些手法看似有些滑稽、荒诞和错位。除了两三个主角外,影片启用的都是群众演员。这对导演的驾驱能力提出了挑战,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拍的不伦不类。虽然我们能从中看到一些纪录片的痕迹,但最终它还是被拍成了一部故事片。 Makhmalbaf 将这些表演生涩的演员纳入了他的宏观镜头,并为影片整体提供了服务,很见功力,相当不容易。如果要在中国拍同类型的影片,这种手法倒值得借鉴。这部影片中的象征意义:那个充当娜珐丝向导的小男孩代表了什么?这无疑是个重要角色。虽然扮演小男孩的明显不是职业演员。但他那非常到位的演出使我们相信 --- 穷途末路的人是非常可怕的。那个小孩因在学校里有口无心的念歪经而遭开除,之后碰上了想去坎大哈的娜珐丝。他那忽闪忽闪的眼睛背后划过的是怎样的念头无人可知,但多数会给人带来捉摸不透的感觉。他主动提出要将娜珐丝带到坎大哈,并索取了50美金。不过没人知道他下一步会怎么做,是倒向这边还是那边,会否为了别人再次付出的50美金而出卖了娜珐丝。他从躺在沙漠中的骷髅手里缴获了一枚戒指。当娜珐丝谢绝他的带领并想用钱打发他时,他强行探出了那枚戒指,要强卖1美金 ... 这么个儿童,他长大后将会是怎样的?本应去信仰的可兰经已不能驱使他忽视自己的背疼而忘我的诵读。他随意的将经书弃置一旁,闭目养神。眸子中透出的机会主义眼神使得他很难再给人以信任感。他已不再受到任何教义的约束。这是个典型的人物,代表了今后可能将大量涌现的同一类人。本片的经典镜头:当飞机低空掠过时,从机尾撒下了一个个带降落伞的人工义肢。从颤动着的镜头中我们看到了一大群早已在地面守候多时的残疾人。大家蜂拥而至,你争我夺。这个场面有什么含义?红十字会投下的义肢象征着烙有西方基督教精神印痕的人道主义援助,而他们的救援对象却是信奉伊斯兰教中最极端原教旨主义的民族。这个民族的政权为了贯彻自己的极端宗教政策可以不惜背上骂名去摧毁象征着异教的佛像,但与此同时他们却享受着同属异教的基督教文明给他们带来的救济 ... Makhmalbaf 婉转的开了塔利班一个玩笑。本片刚推出时未受到多少关注。但“911”事件发生后吸引了众多眼球。人们觉得从中能了解到一个真实的阿富汗,塔利班统治下的。 Makhmalbaf 的影片作为纪录片满足了这些人的猎奇欲。作为故事片,这部影片又通过不同一般的镜头感和影像组织能力让我们看到了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本片获得了01年的 CANNES film festival ecumenical jury prize 和 UNESCO frederico fellini honor 两项奖项。影片结尾的音乐是一段中东特色的打击乐,逐渐由慢发展至急促。最后以小学生前俯后仰的诵经声告结。收起
  • 播放地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