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剧 » 挑战者号:最后的飞行
挑战者号:最后的飞行

挑战者号:最后的飞行

4集全
类型:电视剧 纪录片
导演:内详
地区:美国
年代:2020
主演:内详
剧情:影片聚焦1986年NASA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展开
剧情:影片聚焦1986年NASA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7秒后爆炸解体,造成7位宇航员丧生的灾难。\r\n  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人正迫切需要一个使人们振作奋发的消息时,本将变成乘坐宇宙飞船的“第一位黑人..展开
剧情:{if:"

对于很多70后80后甚至90后早期来说,航天飞机这个黑科技并不陌生,在改革开放至本世纪初期,几乎隔一阵子的新闻联播里就会出现又有哪架哪架航天飞机出故障了要延迟发射或者成功返回的报道,看着航天飞机发射和返回的画面,电视机前的中国吃瓜群众无比的羡慕。遗憾的是,直到美国所有航天飞机都退役停飞了,我国也没有自己的航天飞机升空,关于我国航天飞机进展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我国一直在研制中,但后来项目被叫停了;也有的说压根就没有航天飞机项目,放个烟雾弹忽悠美苏而已。无论如何,我们都很难在博物馆意外的地方再看到航天飞机了,也很难再回到美苏争霸时期航天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了。

大多数人分不清楚美国一共有几架航天飞机或者这次谁飞下次谁飞,但很多人都知道挑战者号,都知道女教师麦考利夫。

先给大家科普一下航天飞机的发展历程:

美国东部时间2011年7月21日晨5时57分(北京时间21日17时57分) ,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肯尼迪航天中心着陆,标志着美国30年航天飞机时代宣告结束。

美国的航天飞机

1969年4月,在耗资巨大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行将结束之际,沉溺在太空探索激情中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认为需要建设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工具。开始设想是非常美好的,便宜还可以重复利用,本着科技换保又节约的精神,NASA开始了设计竞赛。

1972年1月,经过N轮的对比论证,NASA正式把研制航天飞机空间运输系统(STS)列入计划,确定了航天飞机的设计方案,即由可回收重复使用的固体火箭助推器,不回收的两个外挂燃料贮箱和可多次使用的轨道器三个部分组成。

修修改改又经过5年的时间,1977年2月终于研制出一架企业号航天飞机轨道器,由波音747飞机驮着进行了机载试验。1977年6月18日实施首次载人试飞,4个月就开始了载人试飞,放在现在是无法想象的,现在新的航天器能在完工一年内载个猴子上天就已经是提前完成任务了,可见当时美国多么着急。

但企业号航天飞机基本只用于各种测试飞行,实际上开始真正投入正式运载发射,是依靠美国后来又研制的五架航天飞机,分别是:

哥伦比亚号(STS Columbia OV-102)。1981年4月12日首次发射,2003年2月1日返回地面飞临德州上空时发生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挑战者号(STS Challenger OV-099)。1983年4月4日进行首次发射,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执行第10次太空发射时,升空后73秒爆炸解体坠毁,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发现号(STS Discovery OV-103)。1984年8月30日进行首此发射,发现号从前任航天飞机中吸取了许多经验,1990年,“发现”号把哈勃望远镜送上了太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科学项目之一。

亚特兰蒂斯号(STS Atlantis OV-104)。1985年10月3日进行首此发射,1995年6月29日,执行STS-71次使命的“亚特兰蒂斯”号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成功对接,这是美国航天飞机首次与该空间站对接, 2011年7月8日完成最后一次飞行。

奋进号(STS Endeavour OV-105)。1992年5月7日进行首此发射,2012年9月21日完成最后一次飞行。

另外科普一个很多人不知道的小知识:苏联也有航天飞机 暴风雪号

苏联很早就知道美国航天飞机计划,但苏联高层最初认为这是天方夜谭,中看不中用的,所以就没跟进发展。但眼瞅着美国人一架接一架的航天飞机上线运行,原本再空间竞赛中领先的苏联有点着急了,于是就匆匆忙忙开始了自己的航天飞机计划,到后来苏联解体前甚至提出了5架航天飞机的计划。

这就是暴风雪系列的由来。1988年11月。苏联第一架“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航天飞机“暴风雪号“进行了首飞。(这个外形,苏联说是完全自己凭空想的就是算是吧。。。)

但是1989年以后,由于前苏联内部动荡、经济每况愈下,航天飞机载人计划一推再推。耗子庞大的暴风雪计划在某种意义上加速了苏联的瓦解。而苏联解体后,昔日的计划更是彻底失去了经济支持。1991年,苏联军方停止了对该计划的拨款支持,暴风雪计划中共有五架航天飞机实际上已开始建造,但是只有第一架的暴风雪号(Buran 1.01)真正被完成并且顺利发射升空与回收,而包括二号机小鸟号(Ptichka,也就是Buran 1.02)在内的其他几架苏联航天飞机全都是以未完成的姿态停止建造。

想想多浪费啊,咱国家要是全买回来自己玩就好了:)

具体说说挑战者号的爆炸经过

影片种介绍的非常详细了。官方的调查结论是: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1986年1月28日上午11时39分(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6时39分)发射升空,因其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SRB)的O型环密封圈失效,毗邻的外部燃料舱在泄漏出的火焰的高温烧灼下结构失效,使高速飞行中的航天飞机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于发射后的第73秒解体,致使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

后来更详细的调查报告中,说是在飞行器解体的过程中,更坚固的船员舱保留了整体,并处于慢速翻转状态。NASA粗略估计,如果要撕裂船员舱的话,作用力要达到重力g的12到20倍。但是,在两秒内,作用在舱体上的力已经减少到4g以下,而在10秒后船员舱已进入自由落体状态。这些力看起来不足以对舱体造成主要的损害。至少在解体后,有迹象表明,部分宇航员依然还活着并暂时具有意识:事后发现飞行甲板上的4个个人外出空气袋(PEAP)中的3个已激活。

也就是说很有可能在爆炸时刻,并非所有7名宇航员立即遇难。但又一点比较疑惑:就是无法确定爆炸后的宇航员是否还有清醒意识。

在解体较长一段时间后,宇航员是否还具有意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离的船员舱内是否维持了安全的压力。如果没有,在当时的高度上能维持意识的时间只有几秒钟;PEAP只供给非加压的空气,因此很难让帮助宇航员们维持意识。

但是无论宇航员在爆炸后是否有意识,坠海时刻就一切都结束了。

船员舱以大约334千米/时的速度溅落海面,导致了超过200的瞬间减速,远远超过了船员舱的结构承受极限与人员存活极限。根据死亡解剖证据,宇航员死因已经被判明为坠落时舱体与海面的重击而造成死亡。

1986年7月28日,NASA太空飞行副主管及前宇航员理查德·特鲁利海军少将,发表了一份由休斯敦约翰逊航天中心的生物医学专家约瑟夫·克尔温提交的报告,提到了事故中宇航员的死亡。克尔温博士曾参与天空实验室2号任务,在事故发生不久后便被委派负责调查事故的原因。克尔温的报告中提到:“结果是不确定的。船员舱与海洋表面的碰撞非常猛烈,导致了在爆炸后几秒内造成的破坏迹象被抹除。最终结论是:

1. 不能确定导致挑战者号宇航员死亡的原因;

2. 轨道舱解体时的作用力对宇航员也许不能造成致命或严重的伤害;

3. 而宇航员很有可能,在轨道舱解体后的几秒内由于飞行中的船员模块失去压力而失去意识。

在本次发射任务时刻,在发射场远处的观看台上,聚集了很多原本兴高采烈来观看自己亲朋好友的太空之旅的人们。由于发射当天能见度极好,爆炸又发生在距离地面肉眼可见的高度内,那一刻大家先是目瞪口呆,然后反应过来以后大多掩面痛哭。

很多照片和影像资料记录了当时人们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朋好友遇难而无能为了的时刻,直到若干年后我们再看到,依然有如感同身受。

挑战者号的爆炸,并没有完全阻止美国剩余的航天飞机的太空任务,美国又研制了奋进号来接替挑战者号的任务。直到哥伦比亚号在返回途中解体,又有7名宇航员遇难,才让美国认真思考论证继续使用航天飞机执行太空任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航天飞机时代的终结

在航天飞机发展的30年间,挑战者与哥伦比亚号先后坠毁,14名航天员殉职,航天飞机的安全系数始终是一个巨大的隐忧,而且航天飞机的老化程度比预期的要快,其执行任务的次数比预期减少了近1/4,但破损、老化加剧,每次的维修费用也非常昂贵。居高不下的发射成本终于令美国意识到航天飞机这种原来旨在通过重复使用来节约成本的概念,不过是一厢情愿。

综合各种原因,2010年初,NASA正式决定将日渐老化的航天飞机全部退役。

2011年随着亚特兰蒂斯号最后一次飞行任务的结束,伟大的航天飞机时代宣告结束。几万家公司参与前后耗资上千亿美元的航天飞机项目至此终结。

航天飞机时代结束了,但也是一个全新的太空探索时代的开始。

但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不会因此停滞,新一代的各种航天飞行器,比如SpaceX系列,长征系列,阿丽亚娜系列,联盟号系列,等依然承载着人类飞向太空的梦想,各种新技术的应用正在拉开一个全新的太空探索时代。

当我们依靠更加先进的科技走的越来越远时候,请不要忘记这些曾经代表了人类探索茫茫宇宙的巨大勇气的宇航员们:

请记住这些名字:Christa McAuliffe(克里斯塔·麦考利芙(女),37岁), Gregory Jarvis (格里高利·杰维斯,41岁), Judith Resnik (朱蒂丝·雷斯尼克(女),36岁), Francis Scobee(弗朗西斯·斯科比, 46岁), Ronald McNair (罗纳德·麦克奈尔,35岁), Michael Smith (迈克·史密斯,40岁), Ellison Onizuka (埃里森·奥尼佐卡,39岁)。

We will never forget them, nor the last time we saw them, this morning, as they prepared for their journey and waved goodbye and 'slipped the surly bonds of Earth' to 'touch the face of God. ”

"<>""}

对于很多70后80后甚至90后早期来说,航天飞机这个黑科技并不陌生,在改革开放至本世纪初期,几乎隔一阵子的新闻联播里就会出现又有哪架哪架航天飞机出故障了要延迟发射或者成功返回的报道,看着航天飞机发射和返回的画面,电视机前的中国吃瓜群众无比的羡慕。遗憾的是,直到美国所有航天飞机都退役停飞了,我国也没有自己的航天飞机升空,关于我国航天飞机进展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我国一直在研制中,但后来项目被叫停了;也有的说压根就没有航天飞机项目,放个烟雾弹忽悠美苏而已。无论如何,我们都很难在博物馆意外的地方再看到航天飞机了,也很难再回到美苏争霸时期航天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了。

大多数人分不清楚美国一共有几架航天飞机或者这次谁飞下次谁飞,但很多人都知道挑战者号,都知道女教师麦考利夫。

先给大家科普一下航天飞机的发展历程:

美国东部时间2011年7月21日晨5时57分(北京时间21日17时57分) ,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肯尼迪航天中心着陆,标志着美国30年航天飞机时代宣告结束。

美国的航天飞机

1969年4月,在耗资巨大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行将结束之际,沉溺在太空探索激情中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认为需要建设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工具。开始设想是非常美好的,便宜还可以重复利用,本着科技换保又节约的精神,NASA开始了设计竞赛。

1972年1月,经过N轮的对比论证,NASA正式把研制航天飞机空间运输系统(STS)列入计划,确定了航天飞机的设计方案,即由可回收重复使用的固体火箭助推器,不回收的两个外挂燃料贮箱和可多次使用的轨道器三个部分组成。

修修改改又经过5年的时间,1977年2月终于研制出一架企业号航天飞机轨道器,由波音747飞机驮着进行了机载试验。1977年6月18日实施首次载人试飞,4个月就开始了载人试飞,放在现在是无法想象的,现在新的航天器能在完工一年内载个猴子上天就已经是提前完成任务了,可见当时美国多么着急。

但企业号航天飞机基本只用于各种测试飞行,实际上开始真正投入正式运载发射,是依靠美国后来又研制的五架航天飞机,分别是:

哥伦比亚号(STS Columbia OV-102)。1981年4月12日首次发射,2003年2月1日返回地面飞临德州上空时发生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挑战者号(STS Challenger OV-099)。1983年4月4日进行首次发射,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执行第10次太空发射时,升空后73秒爆炸解体坠毁,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发现号(STS Discovery OV-103)。1984年8月30日进行首此发射,发现号从前任航天飞机中吸取了许多经验,1990年,“发现”号把哈勃望远镜送上了太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科学项目之一。

亚特兰蒂斯号(STS Atlantis OV-104)。1985年10月3日进行首此发射,1995年6月29日,执行STS-71次使命的“亚特兰蒂斯”号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成功对接,这是美国航天飞机首次与该空间站对接, 2011年7月8日完成最后一次飞行。

奋进号(STS Endeavour OV-105)。1992年5月7日进行首此发射,2012年9月21日完成最后一次飞行。

另外科普一个很多人不知道的小知识:苏联也有航天飞机 暴风雪号

苏联很早就知道美国航天飞机计划,但苏联高层最初认为这是天方夜谭,中看不中用的,所以就没跟进发展。但眼瞅着美国人一架接一架的航天飞机上线运行,原本再空间竞赛中领先的苏联有点着急了,于是就匆匆忙忙开始了自己的航天飞机计划,到后来苏联解体前甚至提出了5架航天飞机的计划。

这就是暴风雪系列的由来。1988年11月。苏联第一架“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航天飞机“暴风雪号“进行了首飞。(这个外形,苏联说是完全自己凭空想的就是算是吧。。。)

但是1989年以后,由于前苏联内部动荡、经济每况愈下,航天飞机载人计划一推再推。耗子庞大的暴风雪计划在某种意义上加速了苏联的瓦解。而苏联解体后,昔日的计划更是彻底失去了经济支持。1991年,苏联军方停止了对该计划的拨款支持,暴风雪计划中共有五架航天飞机实际上已开始建造,但是只有第一架的暴风雪号(Buran 1.01)真正被完成并且顺利发射升空与回收,而包括二号机小鸟号(Ptichka,也就是Buran 1.02)在内的其他几架苏联航天飞机全都是以未完成的姿态停止建造。

想想多浪费啊,咱国家要是全买回来自己玩就好了:)

具体说说挑战者号的爆炸经过

影片种介绍的非常详细了。官方的调查结论是: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1986年1月28日上午11时39分(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6时39分)发射升空,因其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SRB)的O型环密封圈失效,毗邻的外部燃料舱在泄漏出的火焰的高温烧灼下结构失效,使高速飞行中的航天飞机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于发射后的第73秒解体,致使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

后来更详细的调查报告中,说是在飞行器解体的过程中,更坚固的船员舱保留了整体,并处于慢速翻转状态。NASA粗略估计,如果要撕裂船员舱的话,作用力要达到重力g的12到20倍。但是,在两秒内,作用在舱体上的力已经减少到4g以下,而在10秒后船员舱已进入自由落体状态。这些力看起来不足以对舱体造成主要的损害。至少在解体后,有迹象表明,部分宇航员依然还活着并暂时具有意识:事后发现飞行甲板上的4个个人外出空气袋(PEAP)中的3个已激活。

也就是说很有可能在爆炸时刻,并非所有7名宇航员立即遇难。但又一点比较疑惑:就是无法确定爆炸后的宇航员是否还有清醒意识。

在解体较长一段时间后,宇航员是否还具有意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离的船员舱内是否维持了安全的压力。如果没有,在当时的高度上能维持意识的时间只有几秒钟;PEAP只供给非加压的空气,因此很难让帮助宇航员们维持意识。

但是无论宇航员在爆炸后是否有意识,坠海时刻就一切都结束了。

船员舱以大约334千米/时的速度溅落海面,导致了超过200的瞬间减速,远远超过了船员舱的结构承受极限与人员存活极限。根据死亡解剖证据,宇航员死因已经被判明为坠落时舱体与海面的重击而造成死亡。

1986年7月28日,NASA太空飞行副主管及前宇航员理查德·特鲁利海军少将,发表了一份由休斯敦约翰逊航天中心的生物医学专家约瑟夫·克尔温提交的报告,提到了事故中宇航员的死亡。克尔温博士曾参与天空实验室2号任务,在事故发生不久后便被委派负责调查事故的原因。克尔温的报告中提到:“结果是不确定的。船员舱与海洋表面的碰撞非常猛烈,导致了在爆炸后几秒内造成的破坏迹象被抹除。最终结论是:

1. 不能确定导致挑战者号宇航员死亡的原因;

2. 轨道舱解体时的作用力对宇航员也许不能造成致命或严重的伤害;

3. 而宇航员很有可能,在轨道舱解体后的几秒内由于飞行中的船员模块失去压力而失去意识。

在本次发射任务时刻,在发射场远处的观看台上,聚集了很多原本兴高采烈来观看自己亲朋好友的太空之旅的人们。由于发射当天能见度极好,爆炸又发生在距离地面肉眼可见的高度内,那一刻大家先是目瞪口呆,然后反应过来以后大多掩面痛哭。

很多照片和影像资料记录了当时人们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朋好友遇难而无能为了的时刻,直到若干年后我们再看到,依然有如感同身受。

挑战者号的爆炸,并没有完全阻止美国剩余的航天飞机的太空任务,美国又研制了奋进号来接替挑战者号的任务。直到哥伦比亚号在返回途中解体,又有7名宇航员遇难,才让美国认真思考论证继续使用航天飞机执行太空任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航天飞机时代的终结

在航天飞机发展的30年间,挑战者与哥伦比亚号先后坠毁,14名航天员殉职,航天飞机的安全系数始终是一个巨大的隐忧,而且航天飞机的老化程度比预期的要快,其执行任务的次数比预期减少了近1/4,但破损、老化加剧,每次的维修费用也非常昂贵。居高不下的发射成本终于令美国意识到航天飞机这种原来旨在通过重复使用来节约成本的概念,不过是一厢情愿。

综合各种原因,2010年初,NASA正式决定将日渐老化的航天飞机全部退役。

2011年随着亚特兰蒂斯号最后一次飞行任务的结束,伟大的航天飞机时代宣告结束。几万家公司参与前后耗资上千亿美元的航天飞机项目至此终结。

航天飞机时代结束了,但也是一个全新的太空探索时代的开始。

但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不会因此停滞,新一代的各种航天飞行器,比如SpaceX系列,长征系列,阿丽亚娜系列,联盟号系列,等依然承载着人类飞向太空的梦想,各种新技术的应用正在拉开一个全新的太空探索时代。

当我们依靠更加先进的科技走的越来越远时候,请不要忘记这些曾经代表了人类探索茫茫宇宙的巨大勇气的宇航员们:

请记住这些名字:Christa McAuliffe(克里斯塔·麦考利芙(女),37岁), Gregory Jarvis (格里高利·杰维斯,41岁), Judith Resnik (朱蒂丝·雷斯尼克(女),36岁), Francis Scobee(弗朗西斯·斯科比, 46岁), Ronald McNair (罗纳德·麦克奈尔,35岁), Michael Smith (迈克·史密斯,40岁), Ellison Onizuka (埃里森·奥尼佐卡,39岁)。

We will never forget them, nor the last time we saw them, this morning, as they prepared for their journey and waved goodbye and 'slipped the surly bonds of Earth' to 'touch the face of God. ”

{else}影片聚焦1986年NASA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7秒后爆炸解体,造成7位宇航员丧生的灾难。\r\n  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人正迫切需要一个使人们振作奋发的消息时,本将变成乘坐宇宙飞船的“第一位黑人”、“第一位女性”和“第一位太空教师”的他们却永远失去了生命,这个不可原谅的错误给美国航天业甚至是美国政府都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信任灾难。{end if}收起

  • 播放地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