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剧 » 接下来开始上伦理课
接下来开始上伦理课

接下来开始上伦理课

完结
类型:电视剧
导演:渡辺哲也 小野見知 大野陽平
地区:日本
年代:2021
主演:山田裕贵 茅岛水树 池田优斗 渡邉蒼 池田朱那 川野快晴 浦上晟周 吉柳咲良 板垣李光人 犬飼直紀 杉田雷麟 中田青渚
剧情:描述伦理老师善用所学解惑学生们所面临心中多种不..展开
剧情:描述伦理老师善用所学解惑学生们所面临心中多种不同的式样、种类或方式的迷茫。\r\n  主角是一名高中伦理课的男老师,藐视的表情给人一种高傲冷淡的印象,但他会认真对待每个学生,并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展开
剧情:{if:"

本剧主要围绕高中伦理选修课全体十二名师生的故事来讲述八个哲学家的八个伦理思想,所以共八节课、八集电视剧。在课堂的开始,作为伦理课的教师高柳就开宗明义:“伦理是一门就算不学也不太会影响未来的课,它不像地理和历史那样,经常会在生活中接触到,也没有数学和英语那样的实用性,在这门课上学到的知识,几乎不会在工作中派上用场,这些知识能派上用场的时候,就是在死亡靠近的时候。伦理知识主要在孤身一人时用得上,信仰消失时,死亡就在眼前,人就会寻求宗教的救赎,不断地烦恼、痛苦、忧愁,参不透活着的意义,古代的哲学家们一生都在寻找答案。伦理学是一门选修课,却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简言之,伦理学或哲学作为被理工鄙视的文科的鄙视链底端,它不具有数字、图表、公式等可量化的评价标准,也不像金融、医学、律师、思政等专业赚钱或实用,但这绝不等于它没有价值,相反,个人觉得伦理学或哲学是所有人(儿童、乞丐、普通人、掌权者、老人等等)在日常生活中都可能会用上的东西,只是它指向个人的内在思维/价值观并向内触碰到人的本心(因而从未被人们重视),从而指导人们如何做价值选择、如何过好自己的一生,所以哲学有一种“无用之用”(当然这么说窄化了哲学,哲学的理论层面非常难,一个概念都能绕晕人)。选修伦理课的学生们,都几川好漂亮!

一、“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老子

第一节课主要讲述“滥交”且不爱学习的相泽与内向且被欺负的恭一这两位同学的故事,伦理课老师高柳无意中断并救下了并非出自真心亦不自愿与男友在教室做爱的相泽,并以花魁拥有丰富且高深技艺的事例以及舍勒“爱是丰富知识的桥梁”的思想来劝其好好学习。而全程目睹此事件的恭一便以高柳作为自己的榜样,梦想自己以后也成为一个扶弱、拯救学生于水火的教师,但是高柳告诉他“善恶的边界是模糊的,帮助善人而不帮助恶人,如此往复,你或许会欺凌那个欺凌别人的人,成为能相信欺凌别人和受欺凌的学生。”其中,帮助恶人的思想有待存疑,因为这可能有悖于正义和相关道德(例如律师帮助性侵者脱罪,这种帮助肯定是负面意义多于正面意义),当然人们若是真能做到《圣经》里的宽恕敌人或中国传统文化的“以德报怨”,这必然是一种德善。不过这句话最重要的是其否定性意义,即受害者在报复对方的同时也成为了一个施害者但不自知,而且很多旁观者也是本着自以为的正义而正大光明地施暴,但“往往是那些善良的愿望将人们带入了人间地狱”,不过这个思想本质上是一种“以暴制暴无用论”,人们要避免用暴力解决问题。总之,经历了这件事,相泽与恭一成了高柳老师的忠实粉丝。二、“焦虑是自由的眩晕。”——克尔凯郭尔

第二节课主要拯救的是上课总是睡觉的风间同学,这是因为他晚上一人在家(母亲上班),所以总是出去通宵唱K玩耍。可以说,风间同学的问题不只是他个人的问题,而是当代患了空心症的所有大学生的问题,也是我此阶段的真实写照:每天无所事事混日子。高柳老师将相泽一直要不到的手机号给了他,并告知其在无聊时可以打给他,于是高柳趁机建议他晚上在家看电影而非出去玩,并直戳其心,指出他现在处于焦虑的状态,不过虽然他是自由的,既可以选择翘课、也可以出去玩,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制约他,但太过于自由导致他反而无从下手以至于什么都不做,从而产生焦虑的感觉。而看电影虽然会束缚人的时间,但却不会使人焦虑,只是让人单纯的享受时间。幸运地是《雨中曲》是妈妈最喜欢的电影,于是看电影的过程也沟通了一直疏于联系的女子之间的情感,缓和了彼此之间的疏离感。自由在哲学中一直是个大问题,一方面以马克思及其后人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理论批判资本主义限制人身自由而渴求自由;另一方面以萨特、弗洛姆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理论又揭露人们无法承担自由的重任而选择逃避自由,焦虑便是此体现之一。三、“灵魂才是真正地自己。”——苏格拉底

第三节课主要讲述的是企图与男教师恋爱以此掌控他的深川同学的故事,而这必然涉及校园教师性骚扰的问题,不过这次是学生以此来玩弄教师,正如之前在豆瓣上看到的类似帖子,换言之女性等弱势群体是可以将自己的弱点视为一种“武器”。深川由于美貌比不过妹妹,因而在家得不到父母认可,在学校被视为妹妹的“附属品”(这种自卑的阴暗感受很正常),因而以此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力和关注。但高柳告诉深川美善同体的思想,“要不断照镜子,如果美,那就要成为和这美相匹配的人;如果丑陋,就要通过教养弥补它,而如果不能照顾好自己的灵魂就无法过好这一生。”不过高柳如此简化深川的意图不太好,毕竟青春期儿童的思想有些复杂,而原生家庭的问题也绝不是单靠儿童完善自身灵魂而能解决掉的。另外反观被玩弄的男教师,他因与同学处不好关系而轻易成为深川的整蛊目标,而当他询问高柳有关师生恋问题的的时候,后者直接指出师生恋的问题:1.和18岁以下的人谈恋爱违反了了儿童福祉法;2.同学处于青年期,因而对自我认知还不完整;而教师作为成年人已经思想成熟,因而二者的关系很难平等,确切地说,是仗着教师所拥有的权力才成立的,因而是一种性骚扰的体现。3.不过若是二者的关系平等,真心相爱而非有权者向弱者宣泄自己内心性需求的话,那这种打破规则的师生恋是可以的。但是这种情况少之又少,更多时候是原生家庭有问题的学生把教师视为父亲等长辈一般的角色,但这绝不是爱情。总之性侵扰是校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需要师生二者共同完善自身的灵魂与德性,并共同意识到权力之恶。

无声的角落7.8[日]池谷孝司 / 2020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四、“人类恣意度日就会相争并行恶。”——康德

第四节课主要讲述了母亲去世、父亲不回家并被混混哥哥坑去运毒而不上学的近藤陆的事情,但幸运的是他被高柳所认识的混混头子川村救下。于是从不相信正义的川村与高柳进行了一次有关“哲学能否改善世界”的严肃对话,在前者看来,陆同学明明感觉到事情奇怪却头脑放空,任事情顺其自然地发展,正如极权主义形式之下的仅仅听命于上级命令(而这一般被视为忠诚、负责等工作美德)的艾希曼,而顺势行恶就是人类的本能,也就是荀子、康德和阿伦特所提出的“性恶论”(因为并不是绝对的性恶论,所以打了引号),尤其是平庸之恶。而高柳则认为他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解释哲学家的思想,三个哲学家虽然都说过人性本恶,但却从未说过因此就可以纵容恶,相反人们要积极行动来去克服恶。但前者又反对他,指出许多哲学家曾经思考过人类应该如何克服恶,也有人曾经得出了答案,但人们并没有因此得到改善,世界还是发生了惨绝人寰的战争,而哲学家又告诉人们防止此事再次发生的思想或行为,但人类依旧互相竞争、残杀,世界依旧可能会发生同样的惨剧,正如米尔格拉姆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等。所以他深信“人类无法克服恶,每个人都可以是艾希曼、也可以是犹大,世界的真理就是人性本恶”,并相信高柳也认同这一点,因此他讨厌高柳良善、伪善的嘴脸。这也貌似印证了哲学的无用论,但个人认为世界的这种坏的结果并不应该只由哲学来背锅,对其有些不公平。其实陆同学是很多人的一个缩影,尤其是当亲人作恶时,自身很难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事实,所以通常会选择放弃思考或逃避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而任事情自由发展,当然这主要是因为其根本不知道也没有能力来处理这个事情,而按照康德的观点,这都是因为人们怯懦或懒惰所致的结果: “启蒙,是指人类从自我导致的不成熟状态中觉醒。这种不成熟状态是指在缺乏指导下无力运用自我理性的状态。造原因并非人们缺乏理性,而是在无人指导之下缺乏决心和勇气来运用理性。因此,启蒙的口号是“勇于智慧”,即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性!即使大自然早已把人类从远距离指导的桎梏中解放,懒惰和怯儒使很多人依然快乐地保持着不成熟状态;同样的原因,一些人很容易自命为另一些人的守护者。保持不成熟状态是如此方便:如果有一本书代替我理解,一个精神导师指导我的良知,一个医生评判我的饮食等等,我就不需要做任何努力。只要金钱能够解决的,我就不需要思想;其他人很快就能替我做这些累人的工作。那些好心接过指导工作的守护者不久就发现,太多的人,不分性别,认为迈向成熟不仅困难重重而且相当危险。”不过最终川村放过了陆同学,高柳也大声劝其明辨善恶是非,回去上学。

五、“具身意识的身体。”——梅洛·庞蒂

第五节课主要讲述自残的高崎以及胆小有才却无法与人正常相处的都几川,不过二者都有一个不太普通的母亲,前者母亲信仰宗教因而主张人及其身体都是神明的附属品,而后者母亲精神有些问题,有时还会暴力待人,因而都几川非常柔弱、喜欢游戏、画画并喜欢与喜欢的人进行肢体接触。不过高柳反对这种过于亲密的肢体接触,将之视为性骚扰的一个体现,最重要的是这种行为看似是打开了都几川的心扉,实则根本不是救赎都几川的根本方法,而只是救赎方居于表面的自我满足。但保健室藤川教师主张肢体接触也可以治愈心灵的创伤,并指出高柳坚持自己心中的正义高于学生眼前想要救赎和依靠的心理,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满足,换言之个人所坚持的正义或理念并不是绝对的,“维护秩序的力量很多时候也是秩序的破坏者”,例如为性侵者辩护的律师、为纳粹辩护的哲学家。不巧的是这个对话对都几川听到,尽管高柳告知其想要救赎对方的想法,但终究还是拒绝了抱抱他的请求,因为当时他不知道该如何对其施以善意。但高柳的老师(应该是他心中的正义原则)劝慰他要平等地对待所有同学,若他拥抱了一些同学而未拥抱其它同学,就被桎梏住而无法救赎他人。而高崎同学则主要是因为母亲信仰宗教而迷失了自我,于是她通过自残这种痛苦的方式来证明自己/自我的存在,并在高柳讲“身心二元论”的课上做出这个行为,而这恰好被都几川看到并拦下,当然也致使后者受到惊吓,清醒后都几川拥抱了高崎并鼓励其珍爱自己的身体。看到此现象的高柳突然怀疑了自己,认为他花费半年时间来阐述伦理知识却不及一瞬间打动人心的情绪,所以学生根本不需要他的存在,而他也不具有救赎别人的能力。教师的这种自我怀疑应该是工作的必经过程,而原则与情感的冲突与对撞也是哲学经常讨论的问题,比如以康德为代表的理性主义vs.以莱布尼兹为代表的情感主义vs.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调和二者的和解论。应该说这本没有对错之分,只是教师的一种实践智慧,生活也是如此,如何平衡自身冰冷僵硬的原则与冲动激情的情感需要人们自身慢慢地摸索和实践,从而实现所谓的和解及实践智慧,所以和解很多时候只是作为一种结果而不是方法而存在。梅洛·庞蒂太难了,根本不懂他的思想...六、“迷信他人是逃避自己的手段。”——埃里克·霍弗

第六节课主要是讲述不说话的异类学霸曾我同学以及努力学习、顺应大流的田村同学的故事。其他教师想尽办法让曾我说话,但高柳因为学生不需要教师的爱意因此这是多余的做法而拒绝了其他老师的建议,但有老师反对他的看法,认为教师就是要多管闲事、强行介入无法表现自我的学生的中心以找出他们存在的问题。于是高柳再次打开了自己的心扉并试图通过曾我的米饭夹饭来理解他,而在他于图书馆学习便当知识的时候又遇见了不学与备考无关的知识的田村,并告诉后者并非只有备考才算学习,读自己感兴趣的书并付诸实践都是学习,并误认为他听任其严厉母亲的话而丧失了自我,所以劝告他上了大学要为自己而读书。同时在试图理解曾我不说话的原因时,高柳领悟到“理解”的相关知识,即人们太过于相信语言的力量,但不管再怎么努力表达,彼此也无法了解对方全部的想法(所谓的他人之心不可知),于是人们在互相理解的同时也因为某些误解而加深着彼此的隔阂,所以高柳认为曾我不说话是因为他敬畏语言的力量且真诚地面对这个世界(同时也很有可能是恐惧语言的力量,比如那些深受恶语伤害的人们,不过亲身经历证明长时间不使用语言真的会退化这个功能,即使是母语)并提及课上所讲的叔本华的常人概念,即人们为了和他人统一而原则放弃四分之三的自我,但曾我却从未想过同化自己、顺应他人(对比田村),确切地说是放弃了四分之二,而这却成功让曾我开口约了分。我只读过此作者的《狂热分子》

狂热分子8.8[美] 埃里克·霍弗 / 2011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常识已成某种信仰。”——三木清

第四节课主要讲述了南同学融入不了和睦的班集体但又强迫自己融入的事情。在这节伦理课上,高柳主要介绍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这两大思想潮流,前者是资本家自主生产经营,雇佣劳动者并获得利润的体制,但同时也导致了贫富差距、阶级固化等社会问题,而后者是指整个社会拥有该国的所有资产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使所有人都不必苦于金钱且体面的生活。于是在此时代背景下出现了雅思贝尔斯和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边沁和穆勒的功利主义思想(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以此调和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以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苏维埃实现了此思想,但由于人们没有竞争而放弃了奋斗,导致经济最终崩溃)。不过有关政治或经济的主义和主张还有很多,但所有的主义或主张都不完美因而人们不断思考怎样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矛盾以实现真正的幸福生活。南同学开始以为自己是一个人主义,但通过高柳对其和相泽、恭一三人的课下辅导,知道了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知识,前者尊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而后者把集体行动放在第一位,但联系紧密的集体不仅会有抹消个人存在的结果,还会出现排斥异己份子的恐怖行为(其残酷性远超个人的邪恶力量),例如各种邪教的非人性行为,总之若个人的意志、权利、尊严在集体中得不到尊重就会演变成极权主义这一怪物(终于讲到这个知识点了,呼应第四集)。但很多事情确是只有集体才能办到,所以高柳建议同学若这种凝聚力健全,还是要在自身容忍的范围内稍微融入其中,正如高柳自己也加入了禁烟潮流。于是相泽为了自身的幸福而选择了退出班级群聊,果不其然她被班里的同学孤立了,在此之下,受到班级关爱的恭一极力劝相泽回到班级群,而南同学却认为这损害了后者的个人主义。其实这种感受对社恐人员来说非常熟悉,而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冲突也是人们在生活工作中常做的选择题,比如舍小我爱大我、牺牲一人成全大多人等等,问题就在于多数人该不该、有无权排斥少数并对其实施暴政。我第一次听说这个日本哲学家的名字

人生探幽7.8[日]三木清 / 1987 / 上海文化出版社

八、“人是会思考的芦苇。”——帕斯卡

第八节课主要是同学们自由讨论已经退出群聊的相泽是否重新再加回到班级群的事情。其中恭一回群的大力支持者并坚持认为班级和谐有爱,田村建议回群并开启免打扰;而深川认为出现了孤立事件就证明其和谐只是个幻觉,曾我指出回群是以牺牲相泽一人的代价来维持集体并劝慰她“容身之处不止一处”(蛮喜欢这句话的),陆同学也认为这是一种妥协行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过高崎和都几川则更共情地体会到相泽的痛苦,认为轻视受害者的痛苦是不正义的行为(参考《不正义的多重面孔》)中所说当然也有风间建议转去他们班的天真回答等等。而当同学们询问高柳最终的结论时,他则没有定论,并指出在此狭小且封闭空间里所讨论的问题在本质上也是世界社会中的问题,因此同学们的思考使二者产生了联系,而人们的尊严也就来自于自身的思考,所以高柳劝诫同学们“继续思考,继续动脑筋,思考自己的事情,眼前人的心情想法,素未谋面远在异国他乡之人的事情,前人古人的事情,未来将要诞生的人们的事情”,并凭借思考走向世界的尽头。最终同学们都顺利毕业,而相泽告白高柳以后者不婚而失败收场,以及上了大学的同学们都好漂亮!

虽然伦理课结束了,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高柳这样的老师也是人生幸事之一了。

最后一节的自由讨论课应该是所有哲学老师理想中的课堂形式,可惜...

"<>""}

本剧主要围绕高中伦理选修课全体十二名师生的故事来讲述八个哲学家的八个伦理思想,所以共八节课、八集电视剧。在课堂的开始,作为伦理课的教师高柳就开宗明义:“伦理是一门就算不学也不太会影响未来的课,它不像地理和历史那样,经常会在生活中接触到,也没有数学和英语那样的实用性,在这门课上学到的知识,几乎不会在工作中派上用场,这些知识能派上用场的时候,就是在死亡靠近的时候。伦理知识主要在孤身一人时用得上,信仰消失时,死亡就在眼前,人就会寻求宗教的救赎,不断地烦恼、痛苦、忧愁,参不透活着的意义,古代的哲学家们一生都在寻找答案。伦理学是一门选修课,却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简言之,伦理学或哲学作为被理工鄙视的文科的鄙视链底端,它不具有数字、图表、公式等可量化的评价标准,也不像金融、医学、律师、思政等专业赚钱或实用,但这绝不等于它没有价值,相反,个人觉得伦理学或哲学是所有人(儿童、乞丐、普通人、掌权者、老人等等)在日常生活中都可能会用上的东西,只是它指向个人的内在思维/价值观并向内触碰到人的本心(因而从未被人们重视),从而指导人们如何做价值选择、如何过好自己的一生,所以哲学有一种“无用之用”(当然这么说窄化了哲学,哲学的理论层面非常难,一个概念都能绕晕人)。选修伦理课的学生们,都几川好漂亮!

一、“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老子

第一节课主要讲述“滥交”且不爱学习的相泽与内向且被欺负的恭一这两位同学的故事,伦理课老师高柳无意中断并救下了并非出自真心亦不自愿与男友在教室做爱的相泽,并以花魁拥有丰富且高深技艺的事例以及舍勒“爱是丰富知识的桥梁”的思想来劝其好好学习。而全程目睹此事件的恭一便以高柳作为自己的榜样,梦想自己以后也成为一个扶弱、拯救学生于水火的教师,但是高柳告诉他“善恶的边界是模糊的,帮助善人而不帮助恶人,如此往复,你或许会欺凌那个欺凌别人的人,成为能相信欺凌别人和受欺凌的学生。”其中,帮助恶人的思想有待存疑,因为这可能有悖于正义和相关道德(例如律师帮助性侵者脱罪,这种帮助肯定是负面意义多于正面意义),当然人们若是真能做到《圣经》里的宽恕敌人或中国传统文化的“以德报怨”,这必然是一种德善。不过这句话最重要的是其否定性意义,即受害者在报复对方的同时也成为了一个施害者但不自知,而且很多旁观者也是本着自以为的正义而正大光明地施暴,但“往往是那些善良的愿望将人们带入了人间地狱”,不过这个思想本质上是一种“以暴制暴无用论”,人们要避免用暴力解决问题。总之,经历了这件事,相泽与恭一成了高柳老师的忠实粉丝。二、“焦虑是自由的眩晕。”——克尔凯郭尔

第二节课主要拯救的是上课总是睡觉的风间同学,这是因为他晚上一人在家(母亲上班),所以总是出去通宵唱K玩耍。可以说,风间同学的问题不只是他个人的问题,而是当代患了空心症的所有大学生的问题,也是我此阶段的真实写照:每天无所事事混日子。高柳老师将相泽一直要不到的手机号给了他,并告知其在无聊时可以打给他,于是高柳趁机建议他晚上在家看电影而非出去玩,并直戳其心,指出他现在处于焦虑的状态,不过虽然他是自由的,既可以选择翘课、也可以出去玩,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制约他,但太过于自由导致他反而无从下手以至于什么都不做,从而产生焦虑的感觉。而看电影虽然会束缚人的时间,但却不会使人焦虑,只是让人单纯的享受时间。幸运地是《雨中曲》是妈妈最喜欢的电影,于是看电影的过程也沟通了一直疏于联系的女子之间的情感,缓和了彼此之间的疏离感。自由在哲学中一直是个大问题,一方面以马克思及其后人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理论批判资本主义限制人身自由而渴求自由;另一方面以萨特、弗洛姆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理论又揭露人们无法承担自由的重任而选择逃避自由,焦虑便是此体现之一。三、“灵魂才是真正地自己。”——苏格拉底

第三节课主要讲述的是企图与男教师恋爱以此掌控他的深川同学的故事,而这必然涉及校园教师性骚扰的问题,不过这次是学生以此来玩弄教师,正如之前在豆瓣上看到的类似帖子,换言之女性等弱势群体是可以将自己的弱点视为一种“武器”。深川由于美貌比不过妹妹,因而在家得不到父母认可,在学校被视为妹妹的“附属品”(这种自卑的阴暗感受很正常),因而以此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力和关注。但高柳告诉深川美善同体的思想,“要不断照镜子,如果美,那就要成为和这美相匹配的人;如果丑陋,就要通过教养弥补它,而如果不能照顾好自己的灵魂就无法过好这一生。”不过高柳如此简化深川的意图不太好,毕竟青春期儿童的思想有些复杂,而原生家庭的问题也绝不是单靠儿童完善自身灵魂而能解决掉的。另外反观被玩弄的男教师,他因与同学处不好关系而轻易成为深川的整蛊目标,而当他询问高柳有关师生恋问题的的时候,后者直接指出师生恋的问题:1.和18岁以下的人谈恋爱违反了了儿童福祉法;2.同学处于青年期,因而对自我认知还不完整;而教师作为成年人已经思想成熟,因而二者的关系很难平等,确切地说,是仗着教师所拥有的权力才成立的,因而是一种性骚扰的体现。3.不过若是二者的关系平等,真心相爱而非有权者向弱者宣泄自己内心性需求的话,那这种打破规则的师生恋是可以的。但是这种情况少之又少,更多时候是原生家庭有问题的学生把教师视为父亲等长辈一般的角色,但这绝不是爱情。总之性侵扰是校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需要师生二者共同完善自身的灵魂与德性,并共同意识到权力之恶。

无声的角落7.8[日]池谷孝司 / 2020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四、“人类恣意度日就会相争并行恶。”——康德

第四节课主要讲述了母亲去世、父亲不回家并被混混哥哥坑去运毒而不上学的近藤陆的事情,但幸运的是他被高柳所认识的混混头子川村救下。于是从不相信正义的川村与高柳进行了一次有关“哲学能否改善世界”的严肃对话,在前者看来,陆同学明明感觉到事情奇怪却头脑放空,任事情顺其自然地发展,正如极权主义形式之下的仅仅听命于上级命令(而这一般被视为忠诚、负责等工作美德)的艾希曼,而顺势行恶就是人类的本能,也就是荀子、康德和阿伦特所提出的“性恶论”(因为并不是绝对的性恶论,所以打了引号),尤其是平庸之恶。而高柳则认为他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解释哲学家的思想,三个哲学家虽然都说过人性本恶,但却从未说过因此就可以纵容恶,相反人们要积极行动来去克服恶。但前者又反对他,指出许多哲学家曾经思考过人类应该如何克服恶,也有人曾经得出了答案,但人们并没有因此得到改善,世界还是发生了惨绝人寰的战争,而哲学家又告诉人们防止此事再次发生的思想或行为,但人类依旧互相竞争、残杀,世界依旧可能会发生同样的惨剧,正如米尔格拉姆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等。所以他深信“人类无法克服恶,每个人都可以是艾希曼、也可以是犹大,世界的真理就是人性本恶”,并相信高柳也认同这一点,因此他讨厌高柳良善、伪善的嘴脸。这也貌似印证了哲学的无用论,但个人认为世界的这种坏的结果并不应该只由哲学来背锅,对其有些不公平。其实陆同学是很多人的一个缩影,尤其是当亲人作恶时,自身很难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事实,所以通常会选择放弃思考或逃避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而任事情自由发展,当然这主要是因为其根本不知道也没有能力来处理这个事情,而按照康德的观点,这都是因为人们怯懦或懒惰所致的结果: “启蒙,是指人类从自我导致的不成熟状态中觉醒。这种不成熟状态是指在缺乏指导下无力运用自我理性的状态。造原因并非人们缺乏理性,而是在无人指导之下缺乏决心和勇气来运用理性。因此,启蒙的口号是“勇于智慧”,即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性!即使大自然早已把人类从远距离指导的桎梏中解放,懒惰和怯儒使很多人依然快乐地保持着不成熟状态;同样的原因,一些人很容易自命为另一些人的守护者。保持不成熟状态是如此方便:如果有一本书代替我理解,一个精神导师指导我的良知,一个医生评判我的饮食等等,我就不需要做任何努力。只要金钱能够解决的,我就不需要思想;其他人很快就能替我做这些累人的工作。那些好心接过指导工作的守护者不久就发现,太多的人,不分性别,认为迈向成熟不仅困难重重而且相当危险。”不过最终川村放过了陆同学,高柳也大声劝其明辨善恶是非,回去上学。

五、“具身意识的身体。”——梅洛·庞蒂

第五节课主要讲述自残的高崎以及胆小有才却无法与人正常相处的都几川,不过二者都有一个不太普通的母亲,前者母亲信仰宗教因而主张人及其身体都是神明的附属品,而后者母亲精神有些问题,有时还会暴力待人,因而都几川非常柔弱、喜欢游戏、画画并喜欢与喜欢的人进行肢体接触。不过高柳反对这种过于亲密的肢体接触,将之视为性骚扰的一个体现,最重要的是这种行为看似是打开了都几川的心扉,实则根本不是救赎都几川的根本方法,而只是救赎方居于表面的自我满足。但保健室藤川教师主张肢体接触也可以治愈心灵的创伤,并指出高柳坚持自己心中的正义高于学生眼前想要救赎和依靠的心理,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满足,换言之个人所坚持的正义或理念并不是绝对的,“维护秩序的力量很多时候也是秩序的破坏者”,例如为性侵者辩护的律师、为纳粹辩护的哲学家。不巧的是这个对话对都几川听到,尽管高柳告知其想要救赎对方的想法,但终究还是拒绝了抱抱他的请求,因为当时他不知道该如何对其施以善意。但高柳的老师(应该是他心中的正义原则)劝慰他要平等地对待所有同学,若他拥抱了一些同学而未拥抱其它同学,就被桎梏住而无法救赎他人。而高崎同学则主要是因为母亲信仰宗教而迷失了自我,于是她通过自残这种痛苦的方式来证明自己/自我的存在,并在高柳讲“身心二元论”的课上做出这个行为,而这恰好被都几川看到并拦下,当然也致使后者受到惊吓,清醒后都几川拥抱了高崎并鼓励其珍爱自己的身体。看到此现象的高柳突然怀疑了自己,认为他花费半年时间来阐述伦理知识却不及一瞬间打动人心的情绪,所以学生根本不需要他的存在,而他也不具有救赎别人的能力。教师的这种自我怀疑应该是工作的必经过程,而原则与情感的冲突与对撞也是哲学经常讨论的问题,比如以康德为代表的理性主义vs.以莱布尼兹为代表的情感主义vs.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调和二者的和解论。应该说这本没有对错之分,只是教师的一种实践智慧,生活也是如此,如何平衡自身冰冷僵硬的原则与冲动激情的情感需要人们自身慢慢地摸索和实践,从而实现所谓的和解及实践智慧,所以和解很多时候只是作为一种结果而不是方法而存在。梅洛·庞蒂太难了,根本不懂他的思想...六、“迷信他人是逃避自己的手段。”——埃里克·霍弗

第六节课主要是讲述不说话的异类学霸曾我同学以及努力学习、顺应大流的田村同学的故事。其他教师想尽办法让曾我说话,但高柳因为学生不需要教师的爱意因此这是多余的做法而拒绝了其他老师的建议,但有老师反对他的看法,认为教师就是要多管闲事、强行介入无法表现自我的学生的中心以找出他们存在的问题。于是高柳再次打开了自己的心扉并试图通过曾我的米饭夹饭来理解他,而在他于图书馆学习便当知识的时候又遇见了不学与备考无关的知识的田村,并告诉后者并非只有备考才算学习,读自己感兴趣的书并付诸实践都是学习,并误认为他听任其严厉母亲的话而丧失了自我,所以劝告他上了大学要为自己而读书。同时在试图理解曾我不说话的原因时,高柳领悟到“理解”的相关知识,即人们太过于相信语言的力量,但不管再怎么努力表达,彼此也无法了解对方全部的想法(所谓的他人之心不可知),于是人们在互相理解的同时也因为某些误解而加深着彼此的隔阂,所以高柳认为曾我不说话是因为他敬畏语言的力量且真诚地面对这个世界(同时也很有可能是恐惧语言的力量,比如那些深受恶语伤害的人们,不过亲身经历证明长时间不使用语言真的会退化这个功能,即使是母语)并提及课上所讲的叔本华的常人概念,即人们为了和他人统一而原则放弃四分之三的自我,但曾我却从未想过同化自己、顺应他人(对比田村),确切地说是放弃了四分之二,而这却成功让曾我开口约了分。我只读过此作者的《狂热分子》

狂热分子8.8[美] 埃里克·霍弗 / 2011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常识已成某种信仰。”——三木清

第四节课主要讲述了南同学融入不了和睦的班集体但又强迫自己融入的事情。在这节伦理课上,高柳主要介绍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这两大思想潮流,前者是资本家自主生产经营,雇佣劳动者并获得利润的体制,但同时也导致了贫富差距、阶级固化等社会问题,而后者是指整个社会拥有该国的所有资产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使所有人都不必苦于金钱且体面的生活。于是在此时代背景下出现了雅思贝尔斯和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边沁和穆勒的功利主义思想(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以此调和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以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苏维埃实现了此思想,但由于人们没有竞争而放弃了奋斗,导致经济最终崩溃)。不过有关政治或经济的主义和主张还有很多,但所有的主义或主张都不完美因而人们不断思考怎样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矛盾以实现真正的幸福生活。南同学开始以为自己是一个人主义,但通过高柳对其和相泽、恭一三人的课下辅导,知道了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知识,前者尊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而后者把集体行动放在第一位,但联系紧密的集体不仅会有抹消个人存在的结果,还会出现排斥异己份子的恐怖行为(其残酷性远超个人的邪恶力量),例如各种邪教的非人性行为,总之若个人的意志、权利、尊严在集体中得不到尊重就会演变成极权主义这一怪物(终于讲到这个知识点了,呼应第四集)。但很多事情确是只有集体才能办到,所以高柳建议同学若这种凝聚力健全,还是要在自身容忍的范围内稍微融入其中,正如高柳自己也加入了禁烟潮流。于是相泽为了自身的幸福而选择了退出班级群聊,果不其然她被班里的同学孤立了,在此之下,受到班级关爱的恭一极力劝相泽回到班级群,而南同学却认为这损害了后者的个人主义。其实这种感受对社恐人员来说非常熟悉,而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冲突也是人们在生活工作中常做的选择题,比如舍小我爱大我、牺牲一人成全大多人等等,问题就在于多数人该不该、有无权排斥少数并对其实施暴政。我第一次听说这个日本哲学家的名字

人生探幽7.8[日]三木清 / 1987 / 上海文化出版社

八、“人是会思考的芦苇。”——帕斯卡

第八节课主要是同学们自由讨论已经退出群聊的相泽是否重新再加回到班级群的事情。其中恭一回群的大力支持者并坚持认为班级和谐有爱,田村建议回群并开启免打扰;而深川认为出现了孤立事件就证明其和谐只是个幻觉,曾我指出回群是以牺牲相泽一人的代价来维持集体并劝慰她“容身之处不止一处”(蛮喜欢这句话的),陆同学也认为这是一种妥协行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过高崎和都几川则更共情地体会到相泽的痛苦,认为轻视受害者的痛苦是不正义的行为(参考《不正义的多重面孔》)中所说当然也有风间建议转去他们班的天真回答等等。而当同学们询问高柳最终的结论时,他则没有定论,并指出在此狭小且封闭空间里所讨论的问题在本质上也是世界社会中的问题,因此同学们的思考使二者产生了联系,而人们的尊严也就来自于自身的思考,所以高柳劝诫同学们“继续思考,继续动脑筋,思考自己的事情,眼前人的心情想法,素未谋面远在异国他乡之人的事情,前人古人的事情,未来将要诞生的人们的事情”,并凭借思考走向世界的尽头。最终同学们都顺利毕业,而相泽告白高柳以后者不婚而失败收场,以及上了大学的同学们都好漂亮!

虽然伦理课结束了,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高柳这样的老师也是人生幸事之一了。

最后一节的自由讨论课应该是所有哲学老师理想中的课堂形式,可惜...

{else}描述伦理老师善用所学解惑学生们所面临心中多种不同的式样、种类或方式的迷茫。\r\n  主角是一名高中伦理课的男老师,藐视的表情给人一种高傲冷淡的印象,但他会认真对待每个学生,并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做法解决他们的心中烦恼问题,另一方面却表现出自虐的样子,说着“只对苦恼的人类感兴趣”。{end if}收起

  • 播放地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