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 » 气垫传奇
气垫传奇

气垫传奇

HD
类型:电影 剧情 传记 运动
导演:本·阿弗莱克
地区:美国
年代:2023
主演:马特·达蒙 杰森·贝特曼 本·阿弗莱克 克里斯·梅西纳 维奥拉·戴维斯 朱利叶斯·特农 达米安·德拉诺·杨 克里斯·塔克 马修·马希尔 古斯塔·斯卡斯加德 芭芭拉·苏科瓦 杰·摩尔 乔·格拉什 迈克尔·奥尼尔 马龙·韦恩斯 比利·史密斯 艾尔·马德里加尔 丹·布卡廷斯基 杰西卡·格林 安迪·赫希
剧情:讲述当年还是新人球员的迈克尔·乔丹,和耐克成立..展开
剧情:讲述当年还是新人球员的迈克尔·乔丹,和耐克成立不久的篮球部门合作,凭着AirJordan改写体育世界及流行文化。片中的故事感动人心,呈现一个不按牌理出牌的团队赌上一切、一位清楚知道自己儿子有着无比才..展开
剧情:

1991 年夏天,麦可乔丹率领着芝加哥公牛队,终于夺得了他第一座 NBA 冠军冠军奖杯。 这一年,班艾佛列克只是 19 岁的青少年。 30 多年后的现在,小班已经 50 岁了,据他自己的说法,「棺材都踏进一半了」(see the end of the tunnel)。 这部他最新执导并演出的电影《Air》,讲述乔丹加入NBA时所引起的风潮,Nike如何排除各种困难与他签约,并为他发行个人专属鞋款Air Jordan的故事。

80年代NBA,其实是魔术约翰逊与大鸟柏德的天下。

Nike、Air Jordan、NBA,这三个名词放在一起,它们之间自然浮现另一个更伟大的名字:麦可乔丹。 《Air》的前导海报上,就放着一只 Air Jordan 初代球鞋。 试问,经历并热爱过公牛王朝、如今三十岁以上的观众们,怎么可能会不知道《Air》是什么样的一部电影? 我们可以先不谈这部电影在搞什么,让你先闭目想象一下,《Air》会是什么样的电影? 感觉很简单,《Air》一定会出现当年大学毕业的麦可乔丹,描述他如何以新人之姿,慢慢在 NBA 站稳脚步; 同时穿着 Nike 为他打造的红黑球鞋,在球场上飞来飞去。

事实不是这样的,可以先爆雷:你在这部电影里其实看不太到麦可乔丹。 这部电影的主角不是乔丹,但你几乎无时无刻都会听到这个名字。 他出现在电影里的形象总是模糊,例如出现在画质模糊的录像带里、或是只露出半身的新闻剪报,但这部电影以乔丹为中心,他就像漩涡的中心,是一片空白,你感受得到他存在,却看不到他的正脸。 这奇妙的安排,正是《Air》刻意的安排。

我们现在可以来介绍《Air》了:故事发生在一个没人在意乔丹与 Nike 的年头,乔丹大学肄业进入 NBA,当时许多人对他在大学联赛的最后绝杀球仍然保持怀疑。 确实他投出了定江山的一球,让北卡罗来纳大学获得了 NCAA 总冠军。 但这似乎只是一时好运,他还没踏上NBA球场,又不是第一顺位的选秀状元,许多人并不太注意这位不世出的灌篮高手。 而当时耐克也没好到哪里去,尽管他们在跑鞋的市场有不错佳绩,但篮球部门的业绩却很惨淡,连球星都不愿与他们合作代言,Nike只能抢夺adidas与converse双雄剩下的剩饭,将所剩不多的预算,签下选秀顺序后段班的几位选手。

乔丹在NCAA冠军赛的绝杀一球。

这不是我们熟悉的 NBA 霸主与篮球鞋霸主,而就像上述提到的,《Air》的主角甚至也不是乔丹,不会关注他在即将成为 NBA 选手前的心理纠结。 这部篮球电影的主角不在球赛本身,主角是Nike,上从Nike创办人之一的菲尔(艾佛列克饰演)、下至营销副总罗勃史崔瑟、营销部顾问霍华怀特、乃至营销经理桑尼瓦卡罗。 站在商业角度的运动营销人,似乎不会是颂扬体能与技术的运动电影焦点,但是,《Air》反其道而行,它要说的不只是Nike如何签下乔丹,它要说的是一群「造王者」的故事,它要说的是,小虾米如何打破成规,颠覆运动世界的故事:颠覆,才是整部《Air》的真正重点。

乔丹横空出世,在那个魔术与大鸟双雄较劲的年代,他靠绝佳体能、自信与努力锻炼的技术,告诉全世界,篮球神的意志比他们想得更加绝妙奥秘。 桑尼也一样,他的目标并不是做一个「好经理」,他只想把经理的工作「做好」,也就是找到值得公司投资的球员,然后让他名利双收...... 公司的球鞋业绩才能获得实质成长。 所以他不甘照本办事地服膺公司的原则,他无视公司紧缩成本的规定,他甚至跳过球员经纪人,想要直接拜访球员沟通合约。 这一连串都是颠覆,胖胖的麦特戴蒙饰演一位屈而不伸的哀乐中年,但外表看来温和的他,却在行动中透出他内里的热血,与在球场上竞逐得分的篮球员一样拼命。

没人想看运动营销电影,因为那毕竟缺乏了球场上的你来我往,但你必须见证班艾佛列克的「进化」。 《Air》不是小班过去擅长的黑色电影,这里没有枪战与盗贼间的勾心,只有商场上的你来我往,不能用几场激烈枪战充数。 《Air》靠的是极其扎实的剧本,这些营销人之间的台词,写得简明又充满机敏,快速地带领观众进入80年代的运动营销世界,它一方面介绍那时的adidas如何成为潮流偶像,穿上它就代表老子是完美的性爱机器; 那时的 converse 也是球鞋的代名词,相同款式却能让各位篮球天王形成最爱共识。 而耐克人们在对话里透出绝望、焦虑与相反的求生意志,他们知道自己大幅落后,但他们就只需要一次机会,要将满腔热血全力投注。

以小搏大是运动电影一贯的题材,但是班艾佛列克稍稍转变了这个主题,突显球场外的以小搏大。 这个主题要发挥很简单,但观众毕竟对这个时期的耐克并不熟悉,对桑尼瓦卡罗何许人也更是一无所知,《Air》必须白手起家地塑造这些角色。 而这群Nike人的选角更是一绝,以荒谬搞笑起家的克里斯塔克,在这部电影里收起了那些疯狂,饰演一位妙语如珠与忠实友善的顾问,令人感受到这个角色的温暖; 杰森贝特曼饰演忧心忡忡的主管,他意识这个部门已经在裁撤边缘,他付出一切却毫无起色,其中一段深沈哀伤独白,讲的不是 Nike 的危机,而是中年在面临人生大变的无奈与无助,令人动容。

说白了,观众是不是认识桑尼一点都不重要,《Air》在两小时里让观众认识百废待举的Nike篮球部门,进而感同身受他们的困境,然后与他们的奋斗一起跟着慷慨激昂。 这是电影的魔力,这是班艾佛列克有资格拿到奥斯卡最佳导演的证明之一。 《Air》电影里塞进了大量 80 年代金曲,这是一般怀旧电影常见的套路,但这部电影其实不靠这些金曲唤醒观众的怀旧魂,它很清楚那个年代的 NBA 篮坛早就已经是历史传奇,桑尼的奋斗其实也是带着观众,深入 80 年代的 NBA 各个角落。 带你了解魔术与大鸟的天王影响力、还有包括被评太矮的史塔克顿、爱讲干话的巴克利、初生之犊的尤因...... 只要你经历过那一段时空,听到这些名字,你的泪腺可能就开始运作。

《Air》开场第一个镜头,背景隐隐地传来歌声,唱着「我要我的 MTV」,这揭露了《Air》的颠覆本质:MTV 兴起,青少年渐渐成为流行族群与消费族群的主力。 运动鞋本身只是一种运动工具,在这个年头里也渐渐转化为一种时尚,在球场之外也要穿球鞋,球鞋变成一种个人表征,象征我是某位球星的铁粉、象征我追寻那位球星的价值观。 Nike 做的不是一双 Air Jordan,它打造的是一个乔丹自己不足为外人道的「乔丹精神」,Air Jordan 的红黑配色,严重违反当代 NBA 的球鞋「白化」原则(白色须占球鞋 51% 面积),但这种违规反而成了 Nike 的卖点,就问顾客,你敢不敢跟乔丹一样叛逆。

《Air》拍出了 Air Jordan 的颠覆,在这个流行文化吹起颠覆风的 80 年代,一群颠覆营销人,看中了势必带来颠覆的年轻选手,他们颠覆「落于人后所以必须甘心做牛后的观念、颠覆「这是行规」的陈旧观念,然后做出一双浓缩颠覆观念的球鞋。 自此颠覆了 NBA、颠覆了运动营销界、颠覆了 Nike 在篮球界的地位、甚至颠覆了选手与赞助商之间的关系。 赞助球星仍然是商业行为,但它自此不再纯粹是商业,桑尼等人的颠覆,使厂商与球星变成了一同彰显球星精神的合力伙伴。 看看数十年后的现在,每个成功运动选手都要自己做品牌,他们不再只是大型运动企业像在菜市场指指点点挑选的猪肉,这种自主权的改变,也是来自乔丹与 Nike 的改变。

收起

  • 播放地址1